文化大观
当前位置:首 页 -> 新闻动态 -> 文化大观
24小时不“打烊” 自助图书馆让书香无昼夜
点击次数:9561   发布时间:2013/9/3 15:42:06   信息来源:四川日报

    成都市双流县新城区银河路边上,一台崭新的机器格外惹眼,它长相如银行自助存取款机,吐出的却不是钱,而是图书。这个24小时“不打烊”的机器就是自助图书馆。 

  自2011年4月我省第一个自助图书馆在广安诞生,这种有“第三代图书馆”之称的自助图书馆相继在成都双流、青羊区等地落地生根,截至目前,全省已建起6个这样的自助图书馆。日前,本报记者进行了体验和调查。 

  □程文雯 本报记者 庞峰伟 

  借还书,像ATM机取钱一样方便 

  8月20日,记者来到双流新城区银河路,自助图书馆正好位于双流图书馆新馆大门外的路边上,远远望去就像一个报刊亭。 

  想从自助图书馆里借书,需要先到双流图书馆办理借书手续。记者把身份证递给办证台的工作人员,在电脑上扫描确认过后,再交纳100元押金,就得到一个和身份证绑定的借书号。“今后,就可以凭身份证使用双流县内的自助图书馆了。”工作人员说。

  自助图书馆由两个部分组成,右边是像取款机一样的操作台,左边是一个高约2米、宽约3米的玻璃书架。书架共有6层,每层可以放75本书,每本书下方还有一个专属架位号,书架内放着的主要是一些小说、地理、历史类书籍。 

  记者打算借书架上的一本《射雕英雄传》,根据提示,先把身份证放到感应位置上,然后按提示输入密码,选择“图书借阅”,再输入架位号,大约20秒后,就从放书口拿到了要借的书。同时,屏幕上还显示出借书时间和应还日期。整个过程只需要根据提示操作即可,跟从银行ATM机存取钱款几乎一模一样,非常方便。 

  双流图书馆工作人员杨波告诉记者:“要想多借几本,点‘继续借书’,再输入一次架位号就可以了,每次最多可借6本书。” 

  在机器右侧,记者还看到一张地图,上面标有4个红色圆点。“红色圆点标注的是自助图书馆的摆放位置。”杨波解释说,双流图书馆一共有4个自助图书馆,除了这里的一个,另外3个分别置于棠湖中学、东升中学和双流中学3所学校附近。 

   据介绍,这4台自助服务设备在2011年5月投入使用,已全部联网。借阅者在任意一台设备借阅图书,可以在其他任何一台设备归还,不受地域限制,真正意义上实现通借通还。 

  成本低,设置灵活不“打烊” 

  其实,这个无人值守、24小时服务的自助图书馆还有个专业的名字: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系统。这是一种可以摆放在城市地铁站、车站、居民社区、商业楼宇等各个角落的“微型图书馆”。2006年10月,由深圳图书馆首次提出。2008年4月,深圳第一个自助图书馆投入使用,这是全世界首个发散到街头的图书馆系统。 

  当得知有这样一种方便读者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后,两年前,广安邓小平图书馆就率先引进了全省第一个自助图书馆。紧随其后,成都双流、青羊区也先后向市民推出自助图书馆服务。 

  与传统图书馆相比,自助图书馆有哪些优势? 

  据青羊区图书馆馆长康良琼介绍,自助图书馆建设成本低,部署灵活。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:一个自助图书馆占地仅五六平方米,成本30多万元。而建一个功能齐全的小型图书馆,光是找个百余平方米的房子,就要花费不少资金,这还不算配备的管理人员成本。自助图书馆不仅在街头、社区内都可以找到空间设立,且维持的费用相比传统图书馆更是少很多。“我们当初购买4台设备,花了100多万元。”双流图书馆馆长张燕英告诉记者,这样就可以把服务延伸到老城区,方便全县人民借还书。 

  原来,双流图书馆新馆距老城区3.2公里,坐公交车仅单程就需三四十分钟。如果读者下班后再坐车到新馆借书,赶到时图书馆早闭馆了。“由于县内人口基本都集中在老城区,大部分读者感觉到新馆借还书很不方便。”张燕英说,他们把3个自助图书馆设在老城区,读者能24小时借阅。图书馆还会根据读者的阅读喜好,进行书目筛选,每个月都会对自助图书馆的图书进行更换流转。

  数量少,有望持续增加 

  据了解,自助图书馆在北京、上海、杭州、深圳、广州、海南等地投入使用,其中,拥有自助图书馆最多的城市当数深圳,截至2012年底,深圳投入使用的自助图书馆达到200个。相比而言,我省的自助图书馆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。 

  8月26日傍晚,记者在成都市青羊区机关食堂门前的自助图书馆前遇到刚借了3本书的李琳。“今年初,从一个朋友那里听说了这个自助图书馆。”家住武侯区的李琳是个“书虫”,她一般只从网上买书看,“一本书动辄几十元,价格不低,买回家也不一定看,非常浪费。”她第一次到这个自助图书馆借书,是晚上9点多,“图书馆都下班了我还能借到书,那感觉太棒了!” 

  此后,李琳经常来这里借书,“半年来,少说也从这里借阅了几十本书。”但李琳还是觉得这样方便的自助图书馆在成都市太少了,“像我家住武侯区,借书得跑到青羊区,还是有些远。” 

  记者近日在成都青羊区、武侯区、成华区等地随机调查时发现,除自助图书馆附近的读者外,其他地区知道自助图书馆的读者并不算多。在武侯区科华北路,记者随机询问了7位行人,只有1位曾从新闻报道中知晓成都市有自助图书馆,但并未去借过书。在成华区建设路附近,10位行人中也只有两位知道。其中一位是在中学教书的吴老师,他告诉记者,双流县和青羊区的自助图书馆他都体验过,“借还书很方便,但书的更新频率有些慢,还有就是书的种类太少了,基本都是小说。” 

  对此,康良琼表示,青羊区已有继续增加自助图书馆数量的计划。而张燕英也解释,有时自助图书馆更新慢是由于某个时间段内读者借阅较少;小说比较多,是因为这类书籍读者借阅得多,他们放到自助图书馆里的这类书也就多。 

  未来,我省自助图书馆的数量有望持续增加。据了解,今年10月,成都图书馆将投入使用24小时自助图书馆系统。而最快将于明年5月开馆的省图书馆新馆,也将会引入自助图书馆。

您是第位用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