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泛黄纸书与实验仪器在春日里邂逅,求知星火正以燎原之势点亮绵阳的乡村校园。2025年4月21日至25日,绵阳市图书馆携手全市9个县(市、区)图书馆及10所乡村学校,以“科技筑梦 阅向未来”为主题,重磅推出“绵阅荟·智慧种子”——科普进校园系列活动。通过流动图书车穿梭配送、科学家精神实景课堂、跨学科创新实验三大载体,构建起“阅读+实践+传承”的立体化育人矩阵,让老一辈科研工作者“干惊天动地事,做隐姓埋名人”的精神密码,在新时代少年基因里完成跨越时空的传承。
·流动图书织就知识网络 科学课堂打破时空边界
活动创设“市馆统筹—县(市、区)联动—校园落地”三级协同机制,流动图书车为乡村学校送去科学家传记等图书1600余册,更依托“科学实景课堂”,将抽象理论转化为生动实践:在游仙区建华小学,学生们通过声波传播实验,探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奥秘;在三台县鲁班镇太林小学,志愿者带领学生操作淀粉遇碘变蓝实验,直观理解食物中的营养成分。
·沉浸式阅读唤醒精神传承 童趣实验播种科学基因
由绵阳市图书馆阅读推广志愿者组成的“导读团”,坚持突破传统阅读模式,开发“问题链+科学家精神”双螺旋课程体系。在《无尽的追问》图书导读中,巧妙设计了“精神图谱绘制”环节:学生们通过梳理王淦昌先生多次科研转型的抉择轨迹,制作“科学家精神成长树”,及时将书本中的科研手稿转化为可视化精神图谱。这种沉浸式阅读使近500名学生完成从知识接收者到精神传承者的角色蜕变。
针对3-6岁幼儿,导读老师专门设计了《在蘑菇云升起的地方》绘本共读活动,通过“绘本赏析+科学小实验”的阅读模式,用色彩斑斓的绘本画面吸引学生们的目光,用趣味十足的科学实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。在导读老师的引导下,学生们纷纷化身“小小科学家”,感受科学家们严谨认真、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,让探索科学、追求真理的火种在他们心中破土萌发,并悄然生长出对未知世界好奇的枝芽。
活动期间,市图书馆为完成阅读知识积累的学生们发放了400余份阅读礼物。一份份充满鼓励与期待的礼物,不仅是对他们坚持阅读的肯定,更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强化阅读理解、传承科学精神的自豪感和自信心。
在本次活动中,市图书馆用5天时间在9个县(市、区)10所乡村学校构建起“行走的科学家精神课堂”,通过10场深度导读、10场科学实验课程,不仅构建起“书香绵州”新图景,更为培育敢创新、有担当的新时代少年写下厚重注脚。科学家精神的火种,正随着涪江之水奔涌向前,照亮少年们的追光之路。